近日,一篇《长沙同升夫妻档:一路同行,同抗疫情》的新闻在朋友圈传开,文章里在长沙市雨花区同升街道工作的周金兵夫妻数日来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正在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初中部就读的大儿子周天翔和年仅三岁的小儿子“留守”在家,周天翔每天坚持网上学习,还肩负着照顾弟弟的责任。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每个人都被卷入了一场特殊的战役。有人逆行而上,前往一线,也有像周天翔这样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投入战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少年的抗疫“留守”生活吧。
“超长假期”“宅”家如何学习?
周天翔每天八点起床,洗漱、吃完早餐,便迅速开启一天的生活。听网课,做作业,练琴,晚上再看看课外书,做些简单的运动,十点半,按时入睡……在这个前所未有“超长寒假”中,周天翔很快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宅”在家中,依然热爱学习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作为一个初三的学生,周天翔的状态十分稳定。尽管“初升高”这道难题横在眼前,他却并不慌张,他带着点小孩的童趣和天真说:“我相信政府会照顾好我们的生活,学校里老师会安排好我们的学习,其实没什么可怕的。”
第一次尝试在家里上课,还是通过电脑屏幕与老师、同学们连接,周天翔觉得挺新鲜的。他会觉得网课的效率不如课堂高,同时也会惊讶于网课的便利性。他说每当自己有不懂的问题问老师时,总是能第一时间得到老师最耐心的回复,除此之外,他还会运用网络工具自主查询,这增强了不少自主学习的能力。

周天翔在班级活动中获奖(右三)
提到开学,周天翔兴奋不已,“我挺期待开学的,期待换寝室、期待换小组、期待下个学期的春游……宅在家的生活虽然很规律,但也有点单调。”不过,相比起以往假期的“宅”,他也表示,这次“宅”得更有计划,“宅”得更自律。

学校为学生制定的每日学习计划

周天翔自己的学习计划
父母“缺席”,爱的教育从未缺席
周天翔的爸爸在同升街道工作,妈妈是社区的民政专干,年还没过,他们就奔赴抗疫一线,加班工作至今。
疫情爆发后,周爸爸身为党员主动请战,24小时轮班值守在李家塘高速路口防控点,指挥停车、量体温、引导车辆分流、复查体温、沟通协调……还要事无巨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这是他入职以来最辛苦的一段时间,晚上最长睡眠时间没超过六小时。
周妈妈则在大年三十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赶到社区,入户摸排登记,张贴防疫宣传标语,引导村民不出户、不聚集,做好自我防护。


工作岗位上的爸爸妈妈
对于爸爸妈妈的忙碌,周天翔不仅理解,并且感到骄傲。他说:“父母早出晚归,除了加班,还隔三差五值班,很多不配合的人,加重了他们的工作量。他们晚上十点半后才能下班,回家都尽量不同我们在同一间房子待着,中午回来的次数很少很少 ……”小小少年似乎有些“委屈”。
但他并不是一个矫情的孩子,他也说:“我之前带弟弟去妈妈上班那里,她把我赶了回去。因为作为一线人员,他们自己也有很大的患病风险。他们在一线作出贡献,我也在自己的赛场上往前跑。他们没有多余的精力来辅导我的学习,我就要自己自觉自律的学习,不让他们操心。”
尽管父母“缺席”,但爱的教育从未缺席。父母的言行举止、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成了孩子了解疫情和社会的“教材”,这里写着感恩、担当、社会责任、价值观、使命……
和弟弟“留守”在家的日子
虽然不是留守儿童,却过上了特殊的“留守”生活。疫情期间,三岁的弟弟则是周天翔最亲密的伙伴。
大人不在家,周天翔就肩负起照顾弟弟的责任。“我早上起来煮鸡蛋、泡牛奶,晚上热冰箱里的饭菜,还要哄他吃饭、制止他耍小性子。我上课时就让他看童话书、动画片,上完课,就用几个大枕头陪他搭‘鸡窝’……”弟弟看到手机上的电子书,懵懵懂懂知道了些病毒相关的小知识,还会对哥哥说“病毒很恐怖,你不要出门”。
虽然周天翔嘴上说弟弟淘气、调皮,但他还是如暖男般把弟弟照顾得周到。“爸妈有时会说对不起我和弟弟,没有很好的陪伴我们。我很多时候都是意思不明的‘嗯’过去,并跳跃话题。”他觉得“为了守护一片土地不加受病毒的迫害,千千万万的防疫人员镇守在当地,这没有什么对不起的。相反,我要向父母致敬,向医护人员致敬,向所有与病毒对抗的人致敬。”
爸爸周金兵的话
年前的时候,我要孩子跟着我学做家务,一来想锻炼他,二来想从小培养他爱整理的“好习惯”。于是这次他自己在家,很快速熟悉了一些家务,真是像模像样。
我还发现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以前他和弟弟的相处模式就是硬顶,弟弟不能玩的玩具,他总是用吼的来处理。我经常教他,弟弟只有三岁,你要试着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不是每次都扯着嗓子凶他。现在,我发现他也会试着用我建议的方法相处了。
其实处理问题的思路和工作方法对了,问题就迎刃而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也是我一直想教导给孩子的,毕竟家庭是教育的重要阵地。
这次疫情,由于工作的原因没有太多时间管孩子,但孩子学习自觉、老师授课负责、学校组织周到,让我可以安心工作。
班主任陈和平的话
我们同升湖的老师每天坚持在电脑、手机旁工作,细心、耐心地给家长、学生答疑解惑,针对孩子们的学情布置个性化任务。我们的教研组积极利用网络进行集体网络教研,老师们都在不断自我提升!
这场疫情不仅引发了老师对教学方式的进一步思考,更让我们对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有了更深的思考!
其实,灾难、疫情就是最好的教材,而我们只是把课堂从学校搬到了家里,给学生开辟出了不一样的成长课堂。我们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必须真正风雨同舟、携手同行,共同培养孩子们在这场战役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来源:红网
编辑:周哲文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yuhuaxinwen.com/content/2020/02/16/67304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