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雨花区退役军人勇担当,坚守“疫”线续写军人风采
2020-02-19 16:10:47 字号: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始终活跃着退役军人的身影,他们虽脱下军装,却脱不下军人的担当,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使命,续写着军人的风采。

“虽然身份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变。”

——东山街道退役军人“女汉子”黄芳

image.png

东山街道退役军人“女汉子”黄芳。

“社区疫情防控压力相对较大,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挑战,更是责任。现在我们的辛苦多一分,疫情风险就降一分,居民恐慌也少一分,大家心安也多一分……”雨花区东山街道高铁新城社区书记黄芳一边带着同事加班整理汇总社区疫情档案资料,一边为熬夜疲惫的同事们加油鼓劲。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这首诗如今也成了黄芳的真实写照。1998年,16岁的黄芳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英姿飒爽的女通信兵,2001年退伍返乡后一直保持军人本色,在此次社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她再一次冲在了最前面。

连日来,她凭着退伍军人那股韧劲和多年的社区工作经验,稳妥创新开展社区防疫工作,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作为支部书记的她倡导和带领党员冲锋在前,创新落实“严防”与“厚爱”防控举措,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展示了社区干部的担当与大爱。连日来,她几乎每天工作到半夜,常常顾不上喝水,吃饭也多是以泡面或水果充饥应付。

黄芳说,“军人的职责是保家卫国,社区书记的职责就是给居民群众满满的幸福感、安全感。虽然身份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变。”

“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我还是个兵”

——雨花区退役军人局党员干部陈彰

image.png

雨花区退役军人局党员干部陈彰。

作为一名党龄15年、军龄16年、“地方工龄”不到1个月的军转干部,陈彰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主动请战、持续作战,始终以行动诠释着“一声到,一生到”的铮铮誓言。

正月初三,收到号召党员干部支援高速路口等防疫一线的“集结令”后,陈彰第一个拨通局长电话,“局长,我住得离高速口近,我去值守。”从初四到初十,陈彰与站点的同志们一道连续奋战数天,累计检查车辆7万余辆,测量人员体温25万余人次,劝返、处理来自疫源区车辆和体温异常人员共计100余次。

正月十三,从雨花收费站圆满完成任务的陈彰,在休息不到一天的情况下,紧急支援高铁南站,应对春节返长人流。有了前期在雨花收费站的经验,陈彰成竹在胸,手持测温枪,有时一上午测量人数达四五百人,但他始终面带微笑、耐心解释,兢兢业业完成任务。

正月十九,疫情防控进入攻坚阶段,复工复产迫在眉睫。考虑到局里人手紧张,陈彰又主动向局党组请战,来到圭塘街道体院路社区支持复产复工工作,每天沿着体院路沿线门店、楼栋,步数轻松破万步,发宣传资料、摸底人员信息、普及防控知识......仅仅两天,体院路沿线10余家已复工的门店都对这个板寸头、微笑眼、戴口罩的小伙子印象深刻,伸手点赞。

陈彰说“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我还是个兵,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群众需要我,我就要挺身而出,我只是千万战斗在防疫一线人员中最平凡的一个,竭尽所能贡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

“每当听到勇勇乐乐暖暖地说‘谢谢’,也会觉得这份付出很值得。”

——左家塘街道照顾“落单宝贝”的退役军人妈妈曹微

image.png

左家塘街道照顾“落单宝贝”的退役军人妈妈曹微(左)。

“早餐:烧麦2个、牛奶250毫升,孩子们精神状态不错……”这是左家塘街道干部曹微写在记录本上的话。由于家人先后确诊感染新冠肺炎,9岁男孩勇勇(化名)和4岁女孩乐乐(化名)无人照料,雨花区迅速为他们组建了一个临时小家。

“我曾经是省儿童医院的护士,照顾孩子有经验。”有过军医经验的退役军人曹微主动请缨,和同样有过医护工作经验的区园林绿化维护中心工作人员肖洁,一起入驻爱心小家,成为了两名孩子的临时妈妈。

“勇勇,学习时头抬起一点,保护视力很重要。”“乐乐,今天的绘画真不错,来,我们再加点颜色。”从2月3日晚上起,在“爱心妈妈”24小时陪护下,即便不能走出家门,两名孩子的生活依然充实而丰富。“我们相处很融洽,孩子们也很安心。”曹微说,“我自己的儿子刚好8岁,和这两个孩子年龄差不多,许多生活经验都用得上。”乐乐好动,只要一出汗就会给她换内衣,防止感冒;担心孩子们睡觉踢被子,曹微晚上每隔两三个小时就会起身一次,为孩子们盖好被子。

陪伴勇勇和乐乐居家隔离,这位军人妈妈同样不能走出临时小家。“家人都很支持,儿子其实很想我,可每次微信视频时都说,爸爸能照顾好他,让我好好关心两名小伙伴。”提起这,曹微眼圈一红,“每当听到勇勇乐乐暖暖地说‘谢谢’,也会觉得这份付出很值得。”

“哪里的群众需要我 我就在哪里”

——井湾子街道七旬退役军人吴菊华

image.png

井湾子街道七旬退役军人吴菊华。

“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门、多通风……”在井湾子街道融城花苑小区,70多岁的退役老兵吴菊华戴着口罩,手持小喇叭,身穿红马甲,在社区中进行疫情防控宣传。

“作为一名老兵、一名老党员,打仗都没怕过。群众需要我,我就不会怕,我们要一起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吴嗲是融城苑社区“党员360”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建队7年来,他们轮流在社区宣传安全知识,不曾间断。在这种特殊时刻,古稀之年的他冲锋在前,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做到激情不退、颜色不褪,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特殊时期,我来报到!”

——高桥街道退役军人党员马明远

image.png

高桥街道退役军人党员马明远(右一)

“尊敬的各位商户,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家住高桥皮具城的马明远听到市场广播宣传后,立即联系上高桥大市场社区,“有任务,请安排!特殊时期,退役老兵马明远报到。”

连日来,马明远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最近病毒防不胜防,特殊时期咱都理解理解,尽量不出门,出门一定记得带口罩。”马明远逢人就宣传,一遍遍叮嘱。马明远的加入,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党员、居民参与到七彩光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宣传防控科普知识,带领群众开展疫情防控。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退役军人的初心和使命。

“一日当兵,终生为国。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侯家塘街道韶山南路社区退役军人们

image.png

侯家塘街道韶山南路社区退役军人和志愿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是退役军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参加这场战斗。”有着27年党龄的韶山南路社区退役军人李宇坚定地说道。疫情发生后,军嫂、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张海湘第一时间发出了防疫网格员的招募令,号召广大退役军人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招募令一出,李宇等社区其他退役军人集结到位,其中,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47岁。为落实“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工作要求,老兵们下沉到社区5个网格,采取包片包户的方式,开展疫情宣传、排查、登记、上报等工作。队员王珂每天在网格内义务巡逻,劝导麻将馆等地的密集人群马上分散;队员李宇每天一大早就来社区报到,对网格住户发放各类防疫宣传资料;队员杨林斌发挥特长,用纸墨书写各类防疫通告;而年纪最大的队员周明宏也一直坚守岗位,为网格居民测量体温……

“一日当兵,终生为国。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织密织牢防疫网,退役军人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周哲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