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党建聚合力丨卫技新村小区:变变变!打造老旧开放式小区治理样本
2021-12-31 15:59:46 字号:

老旧开放式居民小区改后如何管,是考验基层治理水平的一大难题。


图片


花花了解到,雨花亭街道在硬件改造基础上进行软件提升:抓住“人”这个关键、抓住“治”这个途径,以文化人、以文载道,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两邻理念”美好愿景,深耕基层实践,探索小而精、可复制的开放式小区管理模式,从居民关心的车位、床位、厕位、学位等“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同时,以老旧小区为突破口,寻找文化底蕴,打造居民认同的小区文化;寻找友邻依托,打造居民喜欢的文化场地,改造后的卫技新村油桶广场、杏林花坛、蒲扇广场深受居民赞扬。


图片


雨花亭街道雨新路社区党总支书记曹轶介绍,卫技新村小区位于韶山南路161号,面积2.18平方米,为长沙市卫技系统宿舍,下辖6栋居民楼,1栋集体宿舍,居民260户。卫技新村小区党支部现有直管党员12人,在职党员24人。

卫技新村:

是雨花老旧小区精彩蝶变的缩影

该小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房屋老、设备旧、环境差,一度成为社区治理的“梗阻”,雨新路社区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提出“整顿、巩固、升级三年计划”,卫技新村随即进入雨花区老旧小区改造“笼子”,先后投入800余万元,完成路面硬化、屋面隔热防水、停车位规划、监控系统、下水道管网更新等,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房屋也开始升值。


图片


近年来,雨花亭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力破老旧小区治理难题,指导该小区成立居民自治委员会,挖掘小区典型榜样,涌现出“中国好人”孟令浩、自治委员会主任肖博文等一批自治领袖;推出“潮汐车位”,解决中心医院日间停车难、小区停车位闲置等问题;倾听民意,打造“580睦邻空间”,策划油桶公园、杏林花坛、蒲扇广场等休憩园地;图书自己捐、旧物自己改、花木自己养,居民自治实现良性运转,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潮汐车位:

是基层治理创新的务实举措

在市中心医院这厢,小区公共停车位摆得那里“晒太阳”;那头,患者雷急火急就医忙,为了停个车“挤破脑壳”,一系列“蝴蝶效应”由此产生:群众就诊“停车难”,往往导致“看病难”,从而引发周边交通堵塞。

花花了解到,市中心医院位于韶山南路与二环线桔园立交桥交界处,周边有不少大型酒店和老旧小区,虽然院内有数百个停车位,但随着就诊患者增多,车位难找的情况时常发生。如何把群众的“心上事”变为“上心事”?雨花亭街道雨新路社区结合“党建聚合力”工程,发挥卫技新村小区自治管理委员会作用,最大限度盘活小区停车位,一举腾出40余个临时停车位,治理拥堵更有效缓解停车难。


图片


卫技新村小区自治管理委员会主任肖博文主动站出来,带着楼栋长、志愿者等围绕停车一事开启多轮“头脑风暴”。肖博文经过统计发现,小区目前共有停车位97个,业主白天开车外出后,日均可腾出车位40余个。为此,小区自治管理委员会牵头制定“卫技新村车辆车位管理办法(暂行)”,从车辆登记、月卡办理和停车安全等方面进行明文规定,并与小区业主“约法三章”,引导大家有序停车。


图片


针对停放在小区的临时车辆,卫技新村小区参照市场价格水平,采取1小时内免费、1-2小时收费5元、2-6小时收费10元、6-12小时收费15元、12-24小时收费20元的收费标准。同时,针对小区业主、业主子女等各类人员,小区自治管理委员会还“量身定制”了办月卡、亲情卡等停车方式,并分别限制停放时间和收费标准。

自治委员会:

是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生动探索

老旧小区随着“年岁增长”带来的一些问题,改造后的管理摆在居民面前,社区大力倡导居民自治,借鉴北京经验,首创“自治管理委员会”,按照业委会成立流程,20天就成立自治组织,主要用于业委会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履行业委会职能,进行3-5年的过渡。业委会成立后,规范停车位,引入潮汐车位,彻底解决日间小区停车位闲置而中心医院日间停车难问题,包括安装充电桩、楼道灯、宠物拾便箱、修复门禁系统、照顾独居老人等,真正在小区治理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图片


下了手术台,回家变“村长”。自治会主任肖博文是一名农工党成员,同时也是雨花区新一届的政协委员;他是中心医院的手术医师,为居民服务都是刚下手术台,就上议事楼。小区里还有中国好人孟令浩,他牵头组织起“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共有成员21人,平均年龄68岁,义务维护小区秩序和社会治安10余年。

爷爷奶奶的花园:

是睦邻友好的载体尝试

小区有一些散落的花草,无人打理影响美观,卫技新村大多是医卫系统退休的高级知识分子,也有喜爱花草的老年朋友。


图片


改造后,小区专门辟出杏林花坛,讴歌为人民生命健康做出无私奉献的医生护士,颂扬“杏林满园”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将散落的花草聚集起来,居民自己出一部分,街道赠送一部分,让小区的爷爷奶奶认领花草,种出一片暖意洋洋的花园。花园启动仪式上,居民们纷纷挑选自己喜欢的植物,贴上自己的名字,算是认领成功。


图片


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小区的治理最终是软治理,最大的依靠是这些热心、无私的居民,让居民喜欢的、拥护的,能加强睦邻友好的小尝试,带动自治自管大循环。


来源:雨花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雨花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周哲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